追梦!从60岁开始 ——记时隔30年重上舞台的马建平
摘要:北京时间20191122关于【追梦!从60岁开始 ——记时隔30年重上舞台的马建平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scjzy.cn新闻频道的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30年,对一个人来说,已走过了近三分一的路程。而时隔30年,能够重上舞台,去追寻自己当初的梦想,那是一种何等的情怀,马建平就是这样的人。
马建平近影
昨天下午(11月21日),记者在上海慧音剧院的舞台上,见到了马建平扮演的沪剧传统大戏《大雷雨》中马惠卿一角。字正腔圆的演唱,扮相英俊洒脱,完全看不出时隔30年,重新登上舞台的那种生疏、拘谨的模样。 被层层严格选拔进沪剧院 现年59岁的马建平,幼年热衷传统艺术,当他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有一天沪剧前辈邵滨孙来到南汇他所在的学校招小学员,一眼就看中了身材修长、品相端正的他。当年邵滨孙老师与他谈话时平易近人的情景,马建平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,难以忘怀。
马建平在沪剧传统大戏《大雷雨》中扮演马惠卿一角
一年后,沪剧团学馆成立,马建平又经过丁是娥、解洪元、石筱英、邵滨孙、王盘声等老前辈的层层严格选拔,终于如愿以偿。他的同学中有名扬沪上的孙徐春、徐俊等名家,有已当上沪剧院院长的茅善玉。那时的沪剧团学馆满满地都是老戏骨,所有流派汇集其间,可以这么说,那一批的学生是掌握海派沪剧知识较为全面的一届。 马建平在当学员期间,每天总是一早出现在排练场练功吊嗓,而每每下乡巡回演出(一去可能几个月,条件十分艰苦)他也总是积极报名参加,有些演出一演就是几十场,正因为他平时的刻苦学习和苦练打下了扎实的根基。如他学生时代唱过《李玉和》,字正腔圆曾经没少得到老师们的赞赏。1979年因为马建平的先天嗓音较好,后天他学习的刻苦向上,上海沪剧团改革他被择优选拔入青年队。1981年,他在《大雷雨》中扮演的梁世音,1984年6月,马建平与茅善玉合演沪剧《野马》,在剧中出演耿牛一角,现在网络上还可以看到这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沪剧。
1984年6月,马建平与茅善玉合演沪剧《野马》剧照
1981年6月22日,《文汇报》头版头条以专题报道形式,显示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行为美、心灵美《上海沪剧团青年队道德可嘉》中,从助人为乐和苏州东山巡回演出的角度,二次提到了马建平的名字……1989年因为他变嗓期滞后,嗓音出现变故离开了心爱的沪剧舞台,分配到上海市文化局从事艺术档案工作,1999年进入上海文化报和上海一周任摄影记者。但马建平从小怀有的沪剧梦,早已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。 新时代追梦沪剧舞台情怀 走进新时代,群众文化在社会上显现出空前的繁荣。而沪上专业沪剧科班出生的演员并不多,一直时不时喜欢露一手的马建平,不时被几家沪剧团邀约前去演出,原准备玩个票的他这一年可玩大了,好嗓音再现,身材不走样,实力派演员的风采大放光彩。
马建平在沪剧传统大戏《大雷雨》中扮演马惠卿一角
今年8月,在兰心大戏院上演由74届老同学孙徐春出品的《王盘声》中,马建平扮演的琴师根生可谓整场剧中戏份较多的,他把琴师的角色刻画的细致入微,令戏迷连连称赞;在大型原创沪剧《雷雨后》中马建平扮演鲁大海一角,为了权衡角色他又回到了学生时代,每天坚持吊嗓练腔,对着镜子练口型,开着车只要边上有人他就反复唱,把周边每个人作为他的观众,要求只讲不足;为了尝试新型沪剧,他还在《女律师的遭遇》饰演钱英;同时马建平不忘传统沪剧,他说传承才有创新,并连演多场沪剧传统大戏《大雷雨》中马惠卿一角,和老艺术家陈瑜、吴梅影老师携手出演。 海派沪剧艺术路怀撮着一个追梦人的情怀,马建平老师不仅是一位合格的媒体记者,同时还是沪尚墨缘书画文化公益中心的理事及公益人,在艺术爱心助学路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,在海派沪剧路上我们祝福这位艺术追梦人的人生更上一层楼。他自己感慨道:“再过一个多月我将正式退休,而我追寻沪剧舞台的梦想,才刚刚开始。”
本报记者 郭新洋 图并文